|
|
“儿童为民众之始基,亦国家生机之所寄”。1937年抗日战争全方面迸发,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灾祸,很多无辜儿童沦尴尬童,难童救助与教养成为政府与社会一起重视的问题。据学者计算,抗战时期全国的难民人数在6千万以上,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大约有两千万左右。抗战时期,广东大部分地区沦亡,数十万难童孤苦无依,急需社会救助。广东政府展开多种方法对难童安排直接救助教养作业,如调整赈济安排、公布难童救助的系列法规、安排社会各团体深化各地对难童进行抢救运送、建立难童救助教养院所对难童进行收留教养等。 1939年8月,广东儿童教养院正式建立,其前身为广东战时儿童练习团,由中心赈济委员会和广东省赈济会主办,广东省新日子运动促进会妇女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菊芳女士任院长。广东儿童教养院安排完好,总办事处下设总务组、管帐组、教训组、童军团、编辑室等,数量最多时设有7个分院,学生总数近8000人,是抗战时期广东最大规划的公立难童教养机关。 儿教院拟定了一整套合适抗战时期的教育计划和发展规划,施行“家、校、场、营”的教养体系,兼有家庭、校园、工场、兵营四种性质,其宗旨为“以培育儿童健康体魄,熏陶儿童杰出性格,增进儿童日子技术,养成杰出劳作习气,启示儿童科学思想,培育儿童合作、联合之精力及养成儿童爱国、爱民之观念为方针”。 保藏这件军毯,是广东儿童教养院向学员发放的衣料用品之一,由原儿教院学员黎培根运用、保藏至今并捐献我馆,见证了广东救助教养难童的前史。作为战时的社会救助工作单位,广东儿童教养院是国家赈济工作的一部分,其以“民族中心教育理论”为宗旨的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影响深远。以广东儿童教养院为代表的战时中国难童保育工作,也是全民族抗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抗战成功和战后建造都具有极端重大意义。 |
|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
联系人:孙经理
手 机:13864483567
电 话:0533-5751697
公 司:bat365app官网入口登录
地 址:淄博市淄川张博路电磁厂南50米路西